退出登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咨询管理 > 艺体咨询

成名很趁早 作品很浮云 市场很疲软 “90后”作家 至今未入流


时间:2011-11-03 20:33:03来源: 重庆家教网_重庆家教_【重庆最家教网】-找重庆大学生家教的第一选择 点击量:70

“80后”集体奔三,进入成人童话之时,“90后”作家理所当然应成为青春文学的主力军,但事实并非如此。  ...


“80后”集体奔三,进入成人童话之时,“90后”作家理所当然应成为青春文学的主力军,但事实并非如此。

  两个月前,一份“2010年中国90后作家财富榜”在网上流传,前十名收入加起来总和仅有291万元,只等于郭敬明2010年个人总收入2300万元的零头。而从作品和名气上来说,甚少有人知道。

  在对这些“90后”作家采访中,他们集体表示,“90后”作家依然很边缘化,仍无法被大众所接受。而在出版人眼中,如果“90后”中一直没有重量级作品出来,他们的未来依旧不被看好。

  这是个现实,年轻是他们的资本,未来也由他们把握,但要想集体爆发,仍需磨炼和沉淀。

  成名很早后力不足

  这些天,陈胜的公司正在筹划着出版一批“90后”作家的书籍,顺便还要忙活公司代理的儿童剧演出。这是他的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每场净收入至少有五六万元。

  1991年出生的陈胜,被认为是“90后”叛逆代表。小时候不喜欢在校园里面学习,受不了教育压抑的气氛,到高二,“在学校大门口撒了一泡尿”后,愤然退学。之后,只身一人闯荡北京,做过文员、编辑,最后开办公司,走上了码字之路。去年,他与其他9位90后作家的合集《出名要趁早》出版。

  “我现在每天忙着公司的事,但是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写小说。”陈胜对独家深读记者说,最近他的一部长篇小说正在洽谈,版税高达十个点。“但实际说起来,我并没有一部真正的作品出版。”

  比陈胜晚一年的李泓业,可谓是自小成名。12岁开始写作,三年间出版四部个人作品,17岁被吸纳为广东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的精彩人生刚刚开始起步,但两个月前的高考失败,让他远走加拿大读“预科”。

  高三那年,李泓业作了354字文言文“自荐书”赢得武汉大学自主招生资格,但最终没有通过招生考试。“我以为靠着特长可以上一个好大学,可没想到自主招生果然还是看成绩的。所以我只好出国留学。”李泓业对记者说。

  与前两者不同,1991年出生的北京人刘争争,现就读于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他18岁时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顽主已死》,于新浪读书连载,高点击率获得多家出版公司的邀请,最终更名为《京城最后一个顽主》结集出版。

  “我现在主要是搞乐队,学习武术,顺带着会写写字儿。”刘争争坦言,有时在写字儿不顺时,会想起当初同年级的“90后名人”吴子尤。

  “90后名人”吴子尤,曾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90后”作家。2005年,15岁的吴子尤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谁的青春有我狂》。他在前言里写下“狂言”:“20世纪出生的天才作家里,女的只有一个,张爱玲,男的就是我,子尤。”

  2006年,吴子尤病逝。之后,虽出现众多“90后”作家,但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

  “那时候,我所在的中学一个年级就三个写字的:我、吴子尤,还有一个小男孩儿。后来吴子尤死了,那小男孩儿去北大了,现在好像得抑郁症了。就我还凑合活着。”刘争争对记者说,如果吴子尤在,应该比他们都强。

  在网上流传的“2010年90后作家财富排行榜”中,陈胜排名第一、李泓业排名第二、刘争争排名第五。

  “即便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是陌生的,更别提什么‘90后’作家的名号。”陈胜说。

  作品不赚钱市场难认可

  2011年的今天,1990年出生的“90后”已年满21周岁,韩寒17岁时写出了《三重门》,郭敬明19岁捧出《幻城》,在这个年纪,他们已经广为关注,炙手可热。但是直至今天,在网上书店搜索“90后”的作品,寥寥无几且不见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与当年的“80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便是那些已经出版过作品的人,受制于当前的出版制度,既没有收获名气也没有得到财富。

  2009年,刘争争的书出版,他从出版商那里得到了两万元的版税后,就再也没有拿到过一分钱。“书出版后,我查过,卖得很不错,但我没有分到多少钱。当初签合同时,出版商承诺加印时会再给版税,但之后,一切杳无音信。你可以查查,我的书上甚至连首印的册数都没有,更别想知道有没有加印。”那之后,刘争争就一直觉得被人骗了。

  同年,李泓业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的第三部个人作品《震撼》获得2010中国时代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但这并没给他带来任何收入。“《震撼》总共印刷了一万本。有五千本捐到灾区去了,其余五千本卖了一部分,不过其实这本书没怎么宣传,而且现在的青少年也不大喜欢读这样的书,所以就没赚什么钱。”李泓业说。

  2010年11月,图书策划人吴洲制作的“2010年90后作家财富排行榜”的榜单一出即被人指责没有说服力、不真实。

  “当时是因为感觉现在‘90后’作家被关注的太少,我就想做个东西出来引起大家对‘90后’作家的关注,就想到了财富,因为很多人都对数字敏感。榜单出来后,我曾找过一些媒体,但是他们看了后居然说榜单上的作家一个都不认识。”吴洲无奈地对记者说。

  对于靠作品赚钱,北京市万书阁国际文化传媒总编辑、资深出版人邓光标说:“现在的作家靠写作赚钱,我觉得提法不妥。一个作家,一部作品,还要看附加值。在目前看,‘90后’作家作品发行量并不小,有的一部作品的第一版在一个省市的发行量就超了两万册,但目前的版税还比较低,这也涉及我国出版体制问题,发行分配问题,相信以后会逐步提高。”

  80后有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等一批耀眼的代表作家,而“90后”却依然没有一个标志性作家,在图书市场上独领风骚的,依然是郭敬明及其旗下的“80后”们。

  未来虽然并不平坦,但仍有很多“90后”希望通过写作改变命运。

  2010年,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饶雪漫高调签约10大“90后”新人,18岁的天津高三学生研小色就是其中一位。她的首部长篇小说《下一站,天后》即将发行。写作也开始给她带来好处,“正是因为写作,我有幸获得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特殊类人才的考试资格。”研小色对记者说。

  谁来关注“90后”?

  2010年7月,在北京“90后”作家第一次联谊,李军洋被推选为联谊会主席。“这个组织的成立,就是应对‘90后’出现的众多问题,让社会以正确的方式关注我们。”

  第一次联谊会后,李军洋觉得这些自称“90后”作家的人功利性太强。

  在联谊会里,一大半的人都在弄杂志,做网络等等,尽力的通过一些虚无的东西来表现自己。现在随处见到一个“90后”,名头上就是某某杂志主编、某某电子杂志社社长。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份虚荣而已。“比如最近出版的《绝版》,其实就是几个‘90后’作家自己掏钱办杂志,印刷后自己卖,我听到这些事情相当心寒。现在真能静下心来写作的‘90后’并不多。”

  这一点,吴洲在制作榜单的过程中也感受得到:“我所接触的一些90后里,有些人太浮,沉不住气。还没写出什么东西,就在网上叫喊自己是XX派代表。如果有时间在网上叫喊标榜自己,还不如多去写点东西,多赢取一些掌声岂不是更好。”

  陈胜、刘争争、李泓业这些已有些名气的“90后”作家也承认:“90后”写手并没有被大众所认可,要像“80后”那样集体迸发,还需要很长时间。

  2008年,图书策划人陈平曾策划出版了《横空出世90后:90后作家文学作品精选》,但让他很不满意的是,“没有找到一些好的作者。”两年后,他想再次出版一些90后的作品,“在网上搜寻了大半年,只找到一两位值得关注的作者。”

  “90后作家的作品进入图书出版行业主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更多重量级作品,现阶段只能说,基础是很好的。”邓光标如此解释“90后”作家。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很理解这样的一代人和写作的姿态:“如果我们实在忍不住要把一个人群仅仅凭着他们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为‘90后’的话,那么,我拒绝演绎而期待归纳,我要看看一个个的人。”

  关于“90后”的一些故事,也许已有人听说过了,也许有人还根本没有注意到。但不管怎样,他们要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开始宣告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生存方式。

客服QQ

审核专员: 客服QQ

家长服务热线:

13594165241

教员交流QQ群:

280308105 重家教教员交流群

在线客服